香港可以說是比起台灣寬度縮窄,高度突破的城市
那些人口密集、建築林立、美食遍布的主要觀點就不贅述
這次的日記記錄是以某些特殊人文為主來寫的
主要活動範圍在旺角以西,以捷運周邊的熱鬧景點遊走
很可惜沒有接觸到太多關於傳說中香港惡劣的居住型態,完全像普通觀光客的活動範圍
首先以大局概論,兩岸三地的融合就屬香港之最
可以看到大陸擁擠又快速的生活節奏,也能看到台灣禮貌熱情的影子
鬧區有大量奢華的鐘錶寶石首飾店,突兀的存在於每個鬧區最顯眼的位置
與當地居民的氣息格格不入,說是商業之國卻充滿低俗的外來者入侵
針對陸客的高價位商店簡直是在是汙染了香港親和樸素的素質
同時因為地段昂貴,有店面的餐廳簡直稀有,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就是不斷地穿梭
連午餐好好坐下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一個悠閒的公園,或者是公,使得生活機能有些扭曲
得逼著進入半開放的大樓才有機會遇到寫著員工專用卻沒鎖著的廁所,馬桶還沒有蓋子
招牌大樓亂七八糟大大小小全部黏在一起,沒有秩序沒有規範沒有潛力的城市
整個環境就是極窮跟極富有的超明顯M型文化,像是過度重疊的城市,底層艱苦卻的撐著上方的所有重量
斷層落差極大,卻不知最被需要的中間層到哪裡去了
除了當地大量人口的串流給這個城市帶來繁忙的生氣,我卻感受到土地一片死寂
相對擁擠的鬧區,上環沿海的商業大樓區可謂壯觀,地鐵與大樓串聯,如同龐大冷冽的巨人佇立的威勢,彼此手牽著手搭橋
但同樣一片沉默,安靜的可怕,踩在枯黃的大地上等著寂寥的未來。
我是不懂這裡對於國際經濟等等的重要地位,單純只是對於這些巨人給大地的負擔實在太沉重。
好吧,來講點輕鬆的,這次來香港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吃美食,其次是看能否挖到寶物,於是逛了大量的玩具大樓跟商圈。
菠蘿油、西多士、蛋白蒸牛奶、龜苓膏、避風塘炒蟹等等實在是好吃,這好吃兩個字呢,端是一種敬業。
對於食材的處裡跟料理細節以及出菜速度,讓我感覺到香港真是一個鬥爭激烈的環境--慢下來就得被淹沒。
所以憑良心說還真沒吃到不好吃的東西,頂多就是不夠好吃但絕對有到標準。
至於價位跟台灣台北比起來簡單講就是兩倍左右,但品質均高,還算值得。
有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小地方我一定要說
第一個是我在市集買眼鏡,老闆娘見我有意,大方地從一百二算我一百,我雖心動
但眼鏡品質參差不齊,價位也偏高,作勢要離去,老闆娘這時追出來、八十、七十、五十的喊
嚇得我覺得怎麼做生意是這樣搞?完全是一副求人來買而不沒有對自己商品的尊重
隔一天我還是回去買,這次是有心要掏錢包,跟老闆殺價,結果屁話說了一堆像對牛彈琴
想說算了轉頭要走,老闆才追出來喊到我滿意的價格,這樣貶低身價的經商模式
不知是這個環境逼迫下的產物,還是這些人們從來都沒有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
另一個是在路邊拿著兩三張不知道甚麼卡,要伸出去推銷的老人們
奇異的點是這些老人抬起手來都不超過肚臍的高度,
就這樣像小兒麻痺的幅度抖著手,來來回回的舉放,緩緩指著經過的人潮
到底要賣東西還是不賣?到底這些人這些行為是在傳遞甚麼?
實在好奇卻又一頭霧水,這些老人們看似完全的浪費生命,可惜觀察的時間不夠多
如果是福爾摩斯的話就可以知道了吧。